科技资讯

15145451237

现代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黑龙江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现代农业

 2017农业大爆发?

2017/4/16

过去数年,产业大佬们密集进军农业。市场无疑是聪明的。这样一个刚性需求强的产业,不仅面临消费升级下,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11.180, -0.20, -1.76%)的旺盛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它可能是传统产业中******尚未彻底完成整合的产业——制订标准者定义未来。

而我们为什么此时关注农业?

放到更高的维度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供给侧改革乃是重中之重。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资本、技术、人才大量拥入,促使农业现代化转型驶入快车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三权分置”、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乡村再造……这些关键词背后带来的改造和颠覆是全局性的,大有重塑产业、再造河山之势。

在中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高呼:未来二十年,***赚钱的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

沃野千里,满目生机。农业这个超级市场正在迎来一场革命性的爆发和巨变。本期策划,我们从六个维度去观察和解读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机会。

从新土地革命说起

农业,下一个房地产?

2016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出台,将流转土地上的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谓之为“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的***大突破在于,加强保护土地经营者权益,放活土地经营权,并允许经营权进行转让和抵押融资。将其放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层面审视,土地改革是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基础,而此次包括“三权分置”在内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中国继土地“招拍挂”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土地革命。

农业,会成为下一个爆炸性产业吗?

在北方的土地上栽种南方的水果,这是陕西杨凌一家合作社去年发展的新产业。在合作社负责人汤新国的栽培之下,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都试种成功,预计两到三年能收回成本。像“南果北种”这样的新技术,放在几年前,老汤并不敢尝试:一来担心流转的土地涨价,二来担心无法长期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人口转向二、三产业,许多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不再耕种土地,而是把土地流转出去。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已流转4.6亿亩土地。

在已经流转的土地上,农户还是土地承包者,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了真正的生产经营者。但对于经营者而言,流转土地大部分都是种植利润率较高的经济作物,或者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因此需要土地流转长期稳定,并确保土地不被违约收回。

而这正是“三权分置”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了制度做保障,汤新国放开了手脚。接下来,他负责的合作社准备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投入资金扩大种植规模。承包户放心流转,经营者安心投入,“三权分置”在保护农民相应权益的同时盘活了土地资源要素市场,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

事实上,早前已经有一些地区对“三权分置”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广东珠三角地区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上海松江探索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统一整理后再发包给有经营能力农户的家庭农场制等。总结各地实践,实质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或共享,形成土地集中、服务集中的规模经营形式。

长久以来,因土地分散化导致的农业生产低集中度,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土地流转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三权分置”则从制度上保障了这种规模效应。

从这种意义上说,“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政策红利之下,新一轮“土地革命”将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与势能。

超级产业大裂变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核心的生产要素,自2013年以来,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再到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及相关产权保护落实,农村土地改革一直沿着明晰产权、扫清障碍、推动资本化的思路稳步推进。

事实上,新一轮农业投资热度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集中爆发的。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分析,从2013年起,农业产业股权投资热度剧增。截至2015年底,农业领域投资案例数达498例,相比2013年增加300%,投资金额达103.99亿美元,相比2013年增长460%。

不难看出,国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工商资本进军农业的动力,加上这个超级产业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机会,正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蜂拥而至。

柳传志在谈及联想为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时就透露了三个原因:一是在现代农业技术之外,计算机技术和互联性技术正在加速融入传统农业;二是政策趋势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三是中国将成为全球***大的农产品需求国。

顺为资本创始人雷军几年前就开始推动整个农村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并表示“这是我们未来十年***核心的投资领域”。

政策发酵,资本下乡,创客进村,土得掉渣的农业正在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就农业本身而言,大量工商资本和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无论从资金能力,还是技术、操作能力来看,都更有实力去整合经营土地,实现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在农业这个超级产业的下半场,自给自足生产的农户将大量减少,而以提供农产品,实现效益***大化为目标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蓬勃发展,促使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连接、颠覆与重构

《中国农业行业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总结归纳了当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六大特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结构失衡、农业污染严重、劳动力素质较低且流失严重、生产效益较低、土地质量下降。

当下,中国农业正处于从近代化农业朝着现代农业全面演进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产生的风暴级化学反应,则将带来整个产业的颠覆与重构。

首先,互联网+农业将对生产、流通、经营、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度改造,优化农业供给侧,提升农业运营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业将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云技术、传感系统、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升粗放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

毫无疑问,农业的颠覆与重构是全局性的,它改变的是整个产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涉及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影响深远。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那些在传统农业生产服务中,需要被打破和改造的痛点,往往就是破局者的机会。

比如,传统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冗杂,让农产品和农资电商崛起,大大缩短了农业产销之间的距离;消费升级要求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绿色,传统粗放式生产往往无法满足,这为采取专业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品牌农业带来了足够的产品溢价空间;土地流转产生了需求和供给的对接问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给土地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由此诞生了土流网、聚土网等交易服务平台……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里,所有人都在寻找下一个风口。农业既存在刚性需求,又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后对“食”的消费升级需求,作为传统行业里******没有被彻底整合的行业,是一片显见的蓝海。

供给侧才是竞争力

Case1:新餐桌主义

在杭州市余杭县仓前镇,菜农张得新每周要向城里20多户家庭供应三次新鲜蔬菜,每月收入超过5 000元。

四年前,张得新参与到浙江大学及其下属城乡合作社发起的农业实践中。这项实践项目叫“小美合作社”,以农民增收为导向,一头连接菜农,另一头则连接消费者,着力于解决优质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并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

小美合作社提供了两种构架,一种是以老张为代表的模式A,采取1个农民对接N户市民家庭,以农民为中心,形成一个类似专属社群的菜友单元。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耕作面积在15亩以下,以农民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农业种植,强调的是精耕细作、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也要确保农民的收益。

不论品种,老张的每种菜定价都是30元一公斤,偶尔供应的土鸡蛋、土鸭蛋、自己腌制的笋干价格更高些。每周二、周四、周日中午11时30分,老张的菜会准时在“浙大小美合作社”的微信公众号里上线。因为数量有限,一些卖得俏的品种要靠“抢”。

另一种模式B,则是小美合作社上线的其他单品。比如:来自陕西洛川的红富士苹果、山西榆林的小米……与老张的配送受限不同,模式B的单品辐射到全国,合作农户也不限于浙江本地。

在小美模式里,农人与菜友在平台上建立链接,农人知道给谁种菜、对谁负责;而菜友知道是谁种的蔬菜,并可以向农人提出定制化需求。价格方面,根据农民耕作成本和收益要求、菜友的价格接受程度进行制定,菜友和农人双方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每月的花费或收益。

小美合作社的价值在于,通过“农户+市民”的城乡互信合作社群,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具有持续黏性的产销对接。

产业链的想象力

传统农业产业链,上游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农资贸易环节,中游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集中在农产品贸易环节。

然而,互联网、人才、资本、技术的集聚效应,带来了整个产业链的颠覆与重构,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五个角度全面改变农业生产和消费。

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改造与创新,在上中下游分别呈现出以下特点:

1.生产的标准化和农资的电商化

互联网和现代科技融入农业,提升了生产环节的可控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供给的******性。

农资是农业生产中投资***大的一块,电商化大大缩短了农资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2.加工环节的数据化

农产品加工商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加工环节的数据化趋势是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以肉制品企业为例,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每一批次的肉制品都能追溯,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数据化管控。

3.销售渠道的扁平化

在传统模式中,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要经过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层层加码,价格自然较高。而沱沱工社、菜篮网等生鲜电商将流通环节缩短为农场—平台—消费者三个环节,价格随之降低。另外,生鲜电商还重塑了以往的产销关系,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再据此组织生产,调节上游,打造按需生产的经营模式。

再谈产品

产品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农产品品质,决定了产业链的优劣。除了在生产端控制质量,在消费端打造品牌同样重要。

有品类无品牌,可谓中国农特产品的集体痛点。没有品牌也就意味着农特产品没有溢价能力,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如何做品牌?

1.人人都爱听故事

农特产品的故事性很强,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历史典故、产品知识等都可以把农产品包装得特点鲜明。

比如,农特产品电商“维吉达尼”,组织维吾尔族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销售葡萄、枸杞、大枣、杏干等新疆特色农产品。维吉达尼以当地合作农户名义发布实名微博,将农产品特征和农户故事进行传播,同时将生产农户的肖像和档案印在产品包装上,结果不仅农产品大卖,维吉达尼品牌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这种以农户生活为中心的真实故事传递出两方面价值:其一,这些农产品是天然、原生态,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食用;其二,用户品尝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新疆农民脱贫。

2.吃货是个圈

生鲜电商“伯果儿”主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特产品,通过组建“美食俱乐部”和“吃货在线”社群,汇聚资深美食达人。伯果儿让美食达人推荐自己家乡的好产品,并组织人员去采购,然后在吃货群里对新产品测评,达到85%以上的好评率便会上线。

这样一来,每款产品均由达人甄选和推荐,真正做到了“发现美食、体验美食、分享美食”。这种媒体属性将伯果儿的产品和品牌无限扩散,有效解决了美食入口和传播出口的两大问题。

把用户社群化,通过C2B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甄选、生产和传播中,是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方式。

3.母鸡带小鸡

对于区域性农业企业来说,靠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并非易事;而抱团进行品牌整合,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浙江丽水有茶叶、食用菌、笋竹等九大农业主导产业,2 800多个农业品牌商标,但单个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2014年,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丽水通过创建综合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将优质农产品进行整合,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消费者。

这种“母鸡带小鸡”的方式,既体现了政府背书的权威性,又降低了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运作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加入其中的当地农业企业超过140家,实现销售逾11亿元,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

供给侧相对论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

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却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相。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效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所以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突破,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认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在于:

******,必须使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起作用,让农产品的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

第二,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目前,粮食生产***大的问题就是大豆和玉米。小麦、玉米等亩产迅速增加时,大豆的产量始终不见大幅增长,究其原因还是科技投入过少。我国大豆的品种、栽培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农产品缺少竞争力。所以,应当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推进科技创新。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规模经营是实现改革的基础,要改变现今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就要推进土地流转来集中规模经营。改变体制需要的条件有: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转移农业人口,减少农民数量;2.加快农业科技建设,提高生产的效率,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采用更先进的机件去生产;3.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可以购买服务来帮助收割耕种,这种方式的效益是可观的。

第四,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乡村旅游就带动了大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015年整个国内旅游人次达42亿,其中30%是乡村旅游,农民利用乡村旅游增加的就业机会是3 900万,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的效能。

智慧+,未来派

Case2:让农场变聪明

土得掉渣的农业如何变得高大上?

一个场景可以说明:在智能化蔬菜大棚里,张大婶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查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以及Ph值。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手机会自动提醒,点击手机屏幕,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从早到晚,大棚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尽在掌握之中。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感觉和经验种菜的做法,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感知”和智能操作。

具体而言,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园中构建了“大棚管家”智慧农业系统:借助安装在大棚中的无线传感器,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各种影响蔬菜生长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管理平台上,智能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发送到农户的手中。

农户通过“大棚管家”,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手机上监测大棚情况,并远程操控大棚自动卷帘、自动喷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佳的生长环境之中。“大棚管家”让种菜更精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全都变成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处理。

对于蔬菜病虫害风险,以往需要农户将样本带到专家面前进行诊断,很容易错失防治的***佳时机。而“大棚管家”则可以远程“看病”:通过摄像头对样本进行拍照,然后将照片传送到农业物联网平台,之后农户便会在手机上收到病情诊断,并获得具体的防治建议。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寿光蔬菜大棚实现了更加精准、******、智能的生产运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可视化管理和自动化操控,农户对蔬菜大棚的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降低了大棚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4.0进行时

智慧城市被看作物联网技术革命下城市生活和运行的更优状态,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同样,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深度激发农业活力,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从发展规律上看,智慧农业是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农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0和2.0阶段分别是手工和机械阶段,在2.0阶段,虽然用上了机械化生产手段,但不并代表种植的品种、产量的******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到位。而农业进入3.0甚至4.0的方向,就是要全程介入并掌握包括土壤、环境、气候在内的数据信息,更加智能化地管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美国有70%的农场使用物联网进行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有很大部分农场使用DSL(数字用户线路)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

日本人均耕地不到0.7亩,但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精准农业、生物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播种、控制与质量安全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整体上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因此,社会各界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共同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重新定义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前列,但代价不菲,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痛点:

一是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具体而言,智慧农业将从三个方向实现目标:

1.实现精细化,保障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化操作,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节约又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产品安全。

2.实现******化,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农业的应用逐渐普及并深入,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和弊端将面临终结。

新物种在哪里

智慧农业前景十分广阔,2013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达到4 000亿元,2015年达到6 000亿元,并将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那么,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有哪些黑科技和新物种,会成为被追捧的热门级应用?

植保无人机

国内大部分农民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很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用无人机进行喷雾施药,作业面积大、效率高,每亩施药所用时间仅1分钟。无人机还可以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低量喷洒,大幅减少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目前,已有包括大疆在内的上百家无人机厂商拥入植保市场,形成生产、销售、租赁、作业一条龙。

农业机器人(21.110, -0.11, -0.52%)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程序软件控制,可以适应各种作业,具备检测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无人自动操作机械。相比人工,农业机器人作业时间更长,效率更高,而且是精密劳作,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高产量的需求。

比如,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既有会洒水施肥的机器人,也有会除草的机器人,还有会耕地的机器人。农民只要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让这些机器人代替人工劳作,同时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


版权所有©黑龙江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备16007057号-1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