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黑龙江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现代农业
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2/8/318月26日上午,“天真的史诗与巨人的童话”——刘亮程新长篇小说《本巴》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译林出版社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并讲话,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新疆文联副主席邓选斌,凤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吉述致辞。白烨、梁鸿鹰、汪政、李洱、谢有顺、宝音达、刘琼、王国平、饶翔、李东华、何平、张莉、杨庆祥、刘大先、季进、丛治辰、岳雯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会议由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主持。
《本巴》是刘亮程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后的新长篇小说,2022年1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寻逝去的人类童年。刘亮程在史诗尽头重启时间,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再造山河,塑造出没有衰老和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本巴国度,成就了一部充满想象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波澜壮阔、熠熠生辉。问世以来,《本巴》的文学质地、内容价值和出版质量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充分首肯与高度评价。
李敬泽在讲话中说,《本巴》是2022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一个景观式的存在,为我们认识当下长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话题和新的角度。《本巴》致敬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这种致敬也是向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致敬,向我们共同的多民族灿烂文化和伟大遗产致敬。在此基础上,刘亮程向我们重新展现和讲述了人与空间、人与时间等千百年来有关人类生活的基本元素,进而打开了一种极富想象力的认识和感知结构。从《一个人的村庄》到《本巴》,刘亮程一路走来,堪称新疆辽阔的大地和天空所淬炼出的作家。对于《本巴》的探讨,不仅仅是对《本巴》有意义,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如何应对这样复杂、丰富的差异性、中国当代文学创造的复杂经验,也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探讨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本巴》,也能够推动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本巴》是一部很难去谈论的作品,它几乎刷新了以往的小说创作,更是刷新了曾经的刘亮程。这是它的创新性所在。但这种创新性又与人类的原初性和古老性相关,是在旧“我”中发现新“我”,在人类固有的叙事中发掘新的想象。在《本巴》中,刘亮程写出了“语言是创造真实世界的”这样一条真理。真实世界不断被时间抹去,它如何留存?是语言使它获得了大的真实。在《本巴》对于梦的讲述中,刘亮程成为“齐”,这部书就是由当代的“齐”讲给我们的诗史。而他的过往是整个人类天真的、童话的、史诗的、原初的、古典的童年。
阎晶明表示,《本巴》的内涵非常丰富,思考深刻、抱负远大。这是一部原创之书,同时有着坚实的史诗来源和神话背景,既充满传奇和诗意,又融入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既是对遥远历史的书写,又和今天的现实有所勾连,佐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尤为难能可贵。小说突出的关键词是“时间”,作者用时间度量一切,将时间以及其他看不见的东西变得可视、可触、可用,让缥缈的概念成为实体的物质,这些都是独属于作者的不可复制的写作能力。这部作品之复杂,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新疆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邓选斌认为,《本巴》是用作家的视野和角度关照民族文化,关照历史,关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江格尔史诗精神在现代作家笔下的又一次传承和发扬。《本巴》无疑是新疆文学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示范和样本。而此次研讨会必将给新疆文学创作带来重要启示,有力推动新疆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宋吉述表示相信读者会惊叹于这部作品史诗般的轻盈与纯粹,感怀于少年英雄的兄弟情谊,触动于他们保卫家园的质朴的心。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洱看来,伟大的小说家处理的都是历史时间、自然时间和个体时间三者之间的结合,相对应的是处理历史经验、自然经验和个体经验。刘亮程以他独特的方法处理了这三种经验,三种时间,使得《本巴》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别的小说讲述的都是人到中年的故事,这部小说讲的是只有在过了中年之后,才能够讲25岁的故事;别的小说讲的是教训,这部小说讲的是人类经验,只有有很多教训的人才能够讲这种经验;别的小说讲课题,这部小说讲人类;别的小说讲的是事故,但是这部小说讲的是故事,但是只有经历过很多事故的人,才能够讲出这个故事;别的小说讲的是创新,这部小说讲的是原创,只有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够写出这种原创故事;别的小说讲的是语言呈现,但是这部小说讲的是语言创造世界;别的小说讲的是人创造世界,但是这部小说讲的是叙述如何创造人;别的小说讲的是杜甫所说的诗史,但是这部小说讲的是史诗。
与会者认为,《本巴》寄托了刘亮程对中国当代文学突破当下写作困境与叙事局限的探索与期望,作品本身也远远超出了史诗原型的地域与民族局限,将“说唱”这一古老的讲述形式改造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叙事方式,从而将一个本土故事讲述为一则关于追寻人类本源的寓言。《本巴》带领读者回到广袤大地上的人类童年,回到时间的远处和民族民间的传统,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精神和思维方式中寻找到新的可能。《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它是一部“梦之书”,远古的人们在梦里成就和创造一切;也是一部“天真之书”,表现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赞颂;还是一部“倾诉之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对小说的语言幻觉下存在的深刻指涉进行了挖掘:“所有人都成为孩子,这个世界怎么办?”在小说营造的干净纯真的“梦”的基底之下,是一种辩证而复杂的内在:那些不断逃脱现实的梦想,实际带着沉重现实的重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本巴》是一个投射了巨大的现实世界影子的寓言、童话、史诗,书中讲到游戏、梦境,无不背靠现实,它的轻盈不是无根的,不是失重的,它的诗意与天真里有着现世本身的厚重。
在研讨会的后,《本巴》的作者刘亮程坦言,《本巴》是写给自己的童年史诗,也是自己的童年之梦。“写《本巴》时,我一直站在被人追赶的童年之梦的对面。”这一次,他没有惊慌逃跑,而是让语言接管那一场童年之梦,让它重新发生。“写作重大的事件,是语言进入。语言成为主宰。语言创始时间、泯灭时间。梦中黑暗的时间被语言照亮。旧去的时光又活过来。太阳重新照耀万物。那些未被感知的时间,被梦收拾回来。梦成为时间的故乡。这是语言做的一场梦。江格尔史诗给了我巨大的梦空间。它是辽阔大地、无垠天空。我需要穿过江格尔浩瀚茂密的诗句,在史诗之外,创生出一部小说足够的时间。我在这场梦中的时间里飞了起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周涵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