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15145451237

现代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黑龙江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现代农业

​应高度重视“种植带北移”的战略价值建议适时启动第

2021/11/24

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林生态,“温水双增”趋势使得农业生产方面出现较明显的“种植带北移”现象,稻麦油可种植北界北移,玉米适种面积也有所增加。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区主动适应“种植带北移”趋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取得较好效果。相关部门和学者建议,应高度重视“种植带北移”的战略价值,加强前瞻性研究,及时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引导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过去60年间,我国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水稻、小麦、油菜可种植北界北移,玉米适种面积增加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工程师尹红介绍,1961年—2020年,60年间我国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一致性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mm。升温速率区域差异明显,北方明显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青藏地区升温速率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6℃,升温速率相对较缓的西南地区,该值也达到了0.17℃。

气候变化增加了热量资源,作物生长季得以延长,多熟作物种植北界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喜温作物、越冬作物以及冷凉气候区作物可种植面积扩大。东北地区玉米和黑龙江水稻可种植面积增加;南方双季稻区可种植北界向北推移近300公里;冬小麦种植北界北扩西移20—200公里;冬油菜种植北界向北扩展100公里;柑橘不同适宜区种植北界平均移动0.75个纬距,折合约83公里。

南方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在湘、鄂、皖、苏、浙五省北移西扩明显;西北地区带状种植、间作套种面积逐年扩大。与1950年—1980年相比,1981年—2007年一年两熟种植北界在晋冀陕三省平均北移26公里。

预计未来30年,一年两熟可种植北界在陕西北移将达到130公里,甘肃旱作区玉米的种植界限会进一步向北移动,种植区域的海拔高度可能会继续抬高。

黑龙江“旱改水”、陕西苹果“一路北上”,一个重要的生产基础是“种植带北移”的“温水双增”效应

2000年,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左右,今年达到6000万亩左右。其中,除黑龙江落实粮食生产政治责任积极扩面积外,因积温上升而导致“旱改水”(即改种植大豆为水稻)得以实施也是重要因素。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闫平介绍,与大豆积温要求的1700℃相比,水稻高达2400℃。近些年来黑龙江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约0.3℃,6个积温带均出现北移。其中,积温带大约北移0.5个纬距,第二积温带北移0.2个纬距,第三至第五积温带北移大约0.1个纬距。1个纬距约合111公里,照此计算,黑龙江积温带北移小幅度为11.1公里,大为55.5公里,客观上为改种大豆为水稻提供了积温条件。

农业具有自然再生产属性,顺应气候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同时符合其经济再生产属性,往往取得较好效果。以陕西苹果“北扩西进”工程为例,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梁轶介绍,苹果属于一种温带水果,对气温和降水都有一定要求,随着气候变暖,陕西苹果种植主区域由陕南至关中再至陕北“一路北上”,到目前苹果种植已大部集中在陕北。榆林市米脂县是陕西苹果新型主产区之一,近30年来,榆林市平均每10年升温0.27℃,米脂县更是高达0.49℃,为苹果这种温带水果的陕北种植提供了气候条件。

建议高度重视“种植带北移”问题,进一步强化研究,积极将其转化为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有利因素

黑龙江“旱改水”、陕西苹果“一路北上”的实践均为基于气候研究基础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的案例。黑龙江省气象局早在2007年就开展了积温带变化研究工作,详尽阐明了积温带的北移和东扩范围。陕西省气象局根据1971年—200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于2008年向陕西省政府提交“陕北优质苹果种植区可适当北扩”决策气象服务专报,为陕西苹果“北扩西进”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尹红建议,要着眼“种植带北移”合理规划和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增强农业生产系统的准确性和性,同时还要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格局变化加强前瞻性研究。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我国先后完成两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专家建议,应依据现阶段气候变化研究新成果,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以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强

版权所有©黑龙江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备16007057号-1
浏览量: